初春的夜风还带着些凛冽的寒意,赵云舟站在学院大楼外的廊檐下,指尖夹着的烟在黑暗中明明灭灭,像他此刻烦乱的心绪。
两人并肩站着,沉默在寒风中蔓延,只有烟丝燃烧的细微声响。
赵云舟按捺不住,干脆挑明:“我以为陈老师学生太多,早就忘了魏亦可这号人物了。”
赵云舟默然地从口袋里掏出烟盒,递过去一支。陈述接过,凑着赵云舟递来的火机点燃,深
一口,白色的烟雾缓缓
入夜色。
过了一会儿,陈述率先打破沉默:“魏亦可这几年进步
大的,逻辑和视野都开阔了不少。看得出来,你和李老师在她
上花了很多心血,带得很认真。”
陈述满意地点了点
,这场原本是讨论研究进展的小会,就在这种看似和谐、实则暗
汹涌的氛围中结束了。赵云舟坐在原地,看着陈述与李教授谈笑风生地离开会议室,只觉得
口那
憋闷感,愈发沉重了。
赵云舟唯一无法接受的,是陈述对魏亦可那种超乎寻常的关注。那目光,绝不仅仅是一个老师对优秀学生的欣赏。
陈老师对亦可的厚爱和赏识!这件事关系到学生的重要发展,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,尽快给您一个答复。”
正思绪纷乱间,
后的玻璃门被轻轻推开。赵云舟回
,正对上陈述带着一丝疲惫笑意的脸。
他清楚地意识到,陈述的出现,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交
的机会,更像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量,正强势地介入他和魏亦可之间,试图改写他潜意识里为她规划好的未来图景。
这话听起来是寻常的恭维,却让赵云舟心
猛地一紧。他清晰地记得,初次见面时,陈述明明以“本科生太多,不记得”为由,轻描淡写地略过了与魏亦可的过往。此刻,他却能如此准确地评价魏亦可“这几年的进步”?
陈述吐出一口烟,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:“她上次提过之后,我有些好奇,特地找了些当年那门课的资料和存档的学生作业看了看,终于想起她来了。毕竟,能留下印象的学生,本来也不多。”
“借
烟?”陈述问
,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清晰。
平心而论,若非魏亦可这层关系,赵云舟觉得自己或许会欣赏甚至喜欢上陈述。他科研建树令人敬佩,为人落落大方,并非心
狭隘之辈。即便上次小会上赵云舟的态度堪称失礼,陈述再见他时依旧笑容和煦,友善地打招呼,偶尔聊起共同认识的旧识,气氛也算
洽。
为了一个“偶然想起”的学生,特地去找多年前、还是来自已离职高校的课程资料?赵云舟只觉得一
无名火夹杂着酸意窜起,他几乎要冷笑出声:“陈老师,您是不是对我的学生……过于关注了?”
“好巧,我也最喜欢这个牌子。”陈述看着指尖的香烟,像是找到了一个共同点。
这位来自荷兰的访问学者,不仅学术能力出众,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。尽
交
期只有短短六周,他却几乎以学院为家,深夜的灯光常常从他临时办公室的窗
透出。